電 話:19922276669
座 機:023-67865146
網 址:www.qic930.icu
郵 箱:dwhz@leadingcq.com
地 址:重慶市江北區慶云路6號國金中心T5棟12層
“國際檔案日”的由來
1948年6月9-11日,位于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召開了一場專家會議,來自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檔案工作者參加了會議交流,經大家討論決定成立國際檔案理事會(ICA)。
2007年11月,為了慶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紀念日,ICA全體成員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年度全體會議上投票決定,將每年的6月9日定為國際檔案日。
檔案日在中國
2013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決定自2013年開始,將把每年的6月9日,即“國際檔案日”作為檔案部門的宣傳活動日。
檔案見證改革開放-2013年
歷年主題-2014年
檔案在你身邊-2015年
走進檔案-2016年
檔案與你相伴-2017年
檔案與民生-2018年
檔案--我們共同的記憶
2019年6月9日是第十二個國際檔案日,主題為“新中國的記憶”。我國檔案事業與新中國同步伐、共奮進,已走過70年的風雨春秋。70年間,神州大地有著說不完的滄桑巨變,我們雖然沒有機會親臨歷史現場,見證社會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點經歷的改變,但留存至今的檔案卻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波瀾壯闊,帶領我們重溫每一個歷史細節。
檔案的由來
1、什么是檔案?
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、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、軍事、經濟、科學、技術、文化、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、圖表、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。
2、中國檔案名稱的變化
我國的檔案有著悠久的歷史,但“檔案”一詞的稱謂,則是較晚才出現。檔案在商代稱為“冊”,周代稱為“中”,秦代稱為“典籍”,漢魏以后稱為“文書”、“文案”,唐宋以后稱為“文卷”、“案卷”、“案牘”,清代稱為“檔子”、“檔案”。
3、檔案工作者為何被稱為“蘭臺人”?
蘭臺,漢代宮內的檔案庫房,用以收藏地圖、戶籍等檔案及圖書,由御史中丞掌管,后世稱御史為蘭臺,并派官員充任蘭臺令史。東漢時,班固為蘭臺令史,受詔撰史,后世亦稱史官為蘭臺。至唐高宗,改秘書省為蘭臺。
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,“蘭臺”一詞已成為用來泛指檔案保管機構和檔案工作的代名詞,檔案工作者也被稱為“蘭臺人”。
我們身邊的檔案
出生、學歷、工齡、婚姻、房產、經濟往來、生產經營、病案、社會生活等方面形成記錄的文件、證件、照片、音視頻、實物等載體均為檔案。
我國對檔案的法律法規
檔案的作用不可小覷,它與人們的生活、工作息息相關,它不僅記錄著公司的發展,也是個人工作經歷的記錄;同時,檔案也是公司企業文化重要組成部分,每一張真實的照片、每一段真實的影像,都是公司發展歷程中真實的寫照,凝聚著公司的向心力。